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在线教育 > 应用实践

应用实践

慕课的教学设计

2015-01-21 14:51:04应用实践
  一、了解慕课  (一)什么是慕课?  慕课,是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的中文译名。慕课有多种分类,有基于行为主义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慕课,

慕课的教学设计

  一、了解慕课

  (一)什么是慕课?

  慕课,是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的中文译名。慕课有多种分类,有基于行为主义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慕课,有基于关联主义的以建立连通和社交网络为核心的慕课,还有其他类型的慕课。目前最流行的还是基于行为主义的慕课。本文讨论的也主要是行为主义的慕课,因为其他类型的慕课还没有成熟的模式,各家的认识也不一样,这里暂不讨论。

  (二) 慕课与网络课程、视频公开课、微课等的异同

  网络课程是一个大的概念,可以涵盖慕课和视频公开课。网络课程是由网络课程资源和网络课程活动两部分组成的,传统的网络课程大都是放在某个校园网或局域网上的,是为学校或特定机构的教学服务的,需要专门注册登录才能进入。一般学校内的网络课程,大都是辅助课堂教学的;而在远程教育系统则以独立形式存在为主。

  慕课也包含资源和活动两部分,因而也属于网络课程的范畴。不过,它具有某些与传统网络课程不同的特点:

  一是它的开放性。慕课的平台一般是基于互联网而不是某个局域网的,对全体大众开放,不仅仅限于某个学校或机构的正式学习者,无需缴费也可以学习。当然,如果你想要进入课程的核心领域或获得学分和证书,则仍需缴费。开放性还体现在课程建设或活动组织方面。人人都可以为慕课提供学习资源和话题,都可以参与各种学习交流活动。

  二是它的规模较大。传统的网络课程学习者人数往往不多,以正式学习者为主;慕课则人数动辄几千上万,除了正式学习者之外,也包含各种打酱油的临时学习者,慕课是来者不拒。

  三是它的灵活性。传统的网络课程一般由学校课程移植而来,强调学科和专业的系统性、逻辑性。其视频课件往往参照课堂教学形式录制,长度一般较长。慕课在内容和形式方面要开放得多,慕课的内容不仅限于传统的学科和专业,更贴近学习者的生活和需求,更注重综合性、普适性、生成性,更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互动而不是灌输,其视频形式一般也短小精悍,向微课程靠拢。评价方式也更灵活多元,比如更多地引入同伴互评等。

  视频公开课,只是一种公开的网络视频资源,一般不包括学习活动在内,大都以独立形式存在,不提供学分和证书,而慕课除了提供教学视频之外,还像大多数网络课程一样,有开课和课程结束时间,提供其他的学习资源,布置作业,组织在线交流和讨论,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组织考试,甚至颁发学习证书和授予学分。

  微课是为了适应网络时代学习碎片化需要,围绕一个小知识点制作的,时间限制在20分钟以下(大都在5~15分钟范围内)的视频公开课。尽管有论者强调微课也要有学习活动,比如在视频后附上一些练习题、测验题或教案之类,但在实际中作用不大,学习者往往只看视频而不看其他,互动性不强。慕课的教学视频也有微课化倾向,即由一系列微课构成,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

  (三) 慕课的变种――网络私播课

  慕课由于规模大,学生人数众多,给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带了巨大的工作量,批改作业、个别指导、考试监督等都非常困难;由于没有入学门槛,任何人都可以来学,学习者水平参差不齐,动机不一,因此中途辍学率很高,完成率很低。因此有人又提出一种改良的新模式,英文名为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简称SPOC,中文名译为私播课。相对慕课而言,它有两方面改变:一是学习者人数有限制,一般在几十人到数百人之内;二是开放度减少,对入学者有一定要求,达到要求者方可学习。这样避免了上述慕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实践中,SPOC往往与大学校内的课程学习互相配合。

  二、如何设计一门慕课?

  (一) 学前分析

  学前分析是教学设计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包括教的分析与学的分析两大方面。教的分析包括社会需求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人员特征分析、现有教学条件分析等;学的分析包括学习者学习动机分析、兴趣爱好分析、起点水平分析、认知风格分析、学习条件分析等。

  除了一般的要求外,慕课的学前分析一定要重视网络课程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不同,不能照搬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网络课程与面对面课程最大的不同在于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与资源都处于分离的状态,中间通过一个“机器”作为中介,这个机器就是网络和终端设备的代名词。于是教学内容这个要素被资源所替代和涵盖,而教学方法这个要素更多地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资源之间借助机器互动的方法和策略。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1. 慕课的学习者大多是在校大学生,但也有中学生、已工作的成人等,层次参差不齐,动机不一,学习习惯、学习风格差别很大,学习时间趋于碎片化;私播课可以对学习者进行一定的筛选限制,相对平均一点。

  2. 慕课的学习高度依赖网络和终端,尤其是移动终端设备,如iPAD、手机、平板电脑等等。网络分有线、无线两种,无线又分为Wifi上网和手机流量上网两种;

  3. 由于学习者大都以个别学习的方式来学习慕课,容易产生孤独感,因此,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对他们很重要。

  (二) 目标设计

  在学前分析的基础上,应该对一门慕课的教与学目标进行初步的确定。教的目标是指教师对课程最终结果的期望,学习目标是学习者对课程学习结果的期望,在慕课的学习中,这两者很可能有不一致之处。慕课的学习者除了部分是为了获得证书和学分之外,更多的有较强的个人意愿,希望通过课程学习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一定都会按照老师的希望那样去行动。因此,教师在设计课程目标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教的目标与学的目标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三) 策略设计

  慕课的教学策略主要分为教学资源建设策略、教学活动策略、教学流程设计三大部分。

  1. 资源建设策略

  (1) 资源类型

  教学资源中最重要的是视频资源,其次是课件、文本、工具、素材资源等。

  慕课的教学视频应选择优秀的教师来录制,内容应该选择重点、难点和连接点,教师在视频中可以露面,也可以不露面,一切以内容需要来确定。

  视频一定要清晰、流畅、节奏恰到好处,以突出教学效果、有效沟通为原则,而不要故意炫耀技巧、花里胡哨;

  风格以简洁为上,应该尽可能去除一切与内容传递、有效沟通无关的冗余信息,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负荷;

  慕课视频最好能支持手机播放,时间不宜太长,最多不超过20分钟一节,以5-15分钟为佳。

  要配上字幕,同时提供文字稿本,以供不同习惯的学习者选择。

  课件、工具、文本、素材等资源应提供上传和下载功能。

  (2) 平台模块

  慕课的平台模块,要根据平台的类型而定。一般应包含几大模块:

  一、课程通知;

  二、教师信息;

  三、教学视频;

  四、学习资源;

  五、讨论区;

  六、作业提交与成绩公布;

  七、自测习题库;

  八、个人作品展示;

  九、意见建议;

  十、相关链接。

  2. 教学活动策略

  慕课的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开展在线练习、小组协作、作业评改、交流讨论、互动答疑等活动,线下的活动只能作为补充。

  如果是局限在校内的私播课,则可以与校内的面对面教学相结合,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在课外通过网络课程资源自主学习,课上则进行讨论、交流、练习、辅导等活动。

  慕课平台应该提供尽可能多的交流、互动、展示工具,也可以借助社交网络平台开展互动。

  由于慕课的学习人数众多,不可能光依靠主讲教师来互动,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备助教,助教可以由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担任,也可选拔优秀的学习者或已修过该门慕课的结业者担任。如何对助教团队进行管理、分工、考评与奖励,需要依据具体情况不断探索。

  3.教学流程设计

  一门慕课分为开课前的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和评价总结阶段三个部分。

  开课前的准备阶段需要做大量工作,除了要做好课程设计、录制教学视频、在平台上开设课程之外,还要进行招募学习者的宣传,组织好教学团队及技术支持团队。宣传活动一般应提前数月甚至半年进行。

  教学实施阶段时间一般不宜太长,应比传统的学期为短,一般控制在两三个月内为宜,时间过长容易引起倦怠,增加辍学率。教学视频的发布一般以周为单位,每周发布一到数段短视频,同时提供教师精选过的学习资源,作业练习,讨论问题、自测试题等。按照课程内容体系由易到难、循序推进。

  (四) 评价设计

  慕课的教学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教学评价包括对学习者的评价和对课程教学本身的评价两部分。

  1. 对学习者的评价

  慕课学习者的学习成绩主要由平时成绩与最后考核两大部分构成。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应该比传统课堂教学中要大。

  平时成绩由平时作业和练习完成情况、讨论交流表现等方面评定,最后考核由标准化考试或/和提交论文作品构成。

  作业的评改可以有机改(即计算机系统自动评卷)、教师和助教评改以及学员之间的互评等多种方式。其中学员之间的互评是一种解决大规模评卷困难的常见方式。主讲教师和助教应事前制定好评价量规、范例、评分标准等,在合适的时候发给学员,以利于互评活动的顺利进行。同一个学员的作业和练习应接受2-3名同学的评价,每个学员一般要评价2-3名其他同学的作业和练习。主讲教师和助教应通过多种方式对互评活动进行指导、培训、检查和监督。

  对于需要获得学习证书和学分的学习者,最后考核非常重要,无论是现场考核或在线考核,都必须保证是学习者本人参加,以保证学分和证书发放的权威性。

  证书可分为电子证书和纸质证书两种形式。

  2.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

  对课程的评价可根据平台提供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各种数据、对学习者的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以及网络和社会对课程的各种反映等多种形式进行。以利于新一轮慕课开课时做出必要的改进与调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