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在线教育 > 应用实践

应用实践

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四个和谐”,你都做到了吗?

2015-12-04 10:02:32应用实践
教师要有洞察力,知道学生的知识增长点和学习闪光点,明确知道每位学生的发展方向和潜力,一切按教育规律和自然规律顺其发展,教师因势而导,学生舒心而学,这样老师和学生都会沉浸在教与学的快乐之中。第三要关心爱护学生,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给学生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少一些失败的刺激;给学生多一些受尊重的感觉,少一些被挖苦的说教

\

  教师要有洞察力,知道学生的知识增长点和学习闪光点,明确知道每位学生的发展方向和潜力,一切按教育规律和自然规律顺其发展,教师因势而导,学生舒心而学,这样老师和学生都会沉浸在教与学的快乐之中。第三要关心爱护学生,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给学生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少一些失败的刺激;给学生多一些受尊重的感觉,少一些被挖苦的说教;给学生多一些正面引导,少一些反面的讽刺等等。这样,学生就会视老师为长辈和朋友,只有在关于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中,笔者认为: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应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一个思维想象的无限空间。具体地讲,课堂教学应达到四个“和谐”。

  一是教师与课本的“和谐”

  课本是教师指导学生进入知识海洋的方舟,教师要与学生同舟共济,方能达到共同的目的。因此,教师备课时要深入,要设计好教法和学法。授课时要浅出,要用与学生贴近的规范语言表达其内容,使学生易于接受。就小学语文课文而言,由于它的特殊性,大纲所规定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都是通过一个个“范例”的学习来体现的。因此,教师在教语文课时,先要弄清范例知识点和能力点的大纲要求,便于教学时有的放矢,分“点”推进。其次教师要站在编者、作者和学生的角度对课文进行三维分析,了解编者意图,理解作者感情,弄清学习难点,教授学习技巧。教学时做到“动”“静”结合,倾情投入,倾心讲授。第三引导学生读懂“导读”,从整体上把握一组课文的总要求,从而在教学中使其知识点和能力点得到落实。

  二是师生关系的“和谐”

  作为现代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变“权威型”的师生关系为“伙伴型”的平等师生关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从而使教与学的关系达到平等。其次是教师要有洞察力,知道学生的知识增长点和学习闪光点,明确知道每位学生的发展方向和潜力,一切按教育规律和自然规律顺其发展,教师因势而导,学生舒心而学,这样老师和学生都会沉浸在教与学的快乐之中。第三要关心爱护学生,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给学生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少一些失败的刺激;给学生多一些受尊重的感觉,少一些被挖苦的说教;给学生多一些正面引导,少一些反面的讽刺等等。这样,学生就会视老师为长辈和朋友,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关系真正和谐。

  三是学生与课本的“和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课本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使学生与课本“和谐”,必须做到如下几点:第一,教学中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到课本上来,使课本变成学生的朋友,让学生爱不释手。第二,使课本成为学生探视新知识的窗口和知识镜。第三,鼓励学生爱惜课本,引导学生走进课本,让其在课本中游乐寻趣。

  四是学生间的“和谐”

  学习虽是个体行为,但在教学中不可忽视集体行为的作用。作为一个班集体,要在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做到取长补短,求得同学间的“和谐”,达到共同进步与提高,实现大面积全面提高质量的目的。

  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是教学改革中一直探讨的问题,只有教与学和谐统一了,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才能达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