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 高中生活

高中生活

虹野:教师职称须从管理工具回归本来面目

2015-02-05 11:01:35高中生活
  前天写的《虹野:教师什么时候不受职称挟持》一文在网上引起了围观,评论点击比特别高,几乎十个人里面有1.5人参与点赞,100个人里面有2人会留言。说明大家对职称问题不仅仅是

  前天写的《虹野:教师什么时候不受职称挟持》一文在网上引起了围观,评论点击比特别高,几乎十个人里面有1.5人参与点赞,100个人里面有2人会留言。说明大家对职称问题不仅仅是关注,而且是感觉到深受其害,算是有一吐为快的感觉。

  当然写文章不是为了吐槽,如果是为了吐槽来释放一下心中的郁结之气的话,大可去球场奔驰一下。现今有不少朋友在网上骂人,其实对于事物并没建设性的帮助,反而导致事态扩大,不同于面对面情绪不容易控制,写文章是需要理性思考的。就教师职称评定来说,牵涉的问题很多,从一个水平和能力的认可,转化为一个管理教师的工具,甚至在某些学校那是顺我者有职称,逆我者无职称。甚至职称评定随着领导的心意随意的改动,成为挟持教师 为某些领导以及“学霸”们谋取不当利益的方式和打压压榨青年教师群体的手段。或许这样说有些言过其辞,但是这个苗头是不得不考虑的。

  当然,我们 很多学校的领导或许没有意识到自己做了这些,因为职称评定的问题是每任领导都会改变一点,改来改去对教师的水平认定就变成了管理工具了。我们可以举例来分析。

  以前期南京财经大学的迟到五分罚款2000元的事情为例,关于教学迟到经认定为教学事故后,不得评优不得晋级。或许有朋友会说,这肯定不能晋级职称了,但是想过没有,此时职称是不是管理的工具?

  再例如,近期比较重视教学质量的问题,有不少高校,甚至某些省,出台了评定职称讲课评价末位淘汰制度。也就是说一个学院教师在讲课时候接受学生打分,如果全院排名最后一名的话,不得晋升职称。或许又有朋友问,这不也挺好的吗?但是想过没有,同样一个院系学科差异也是非常大的,另外学生评价的主观性是非常大的 ,科学性和公平公正性是受到质疑的。尤其是严格认真的老师受到低评价是非常多的。自己在教学的时候做过实验,如果一个学年,所有的学生自己都认识,也就是要求比较严格的时候,评价 会非常低,而如果一个学生都不认识,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的时候(总是给学生逃课主动找理由),则评价非常高。所以,现在高校教师都在哀叹,严格教师已经从高校消失了。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是教授评价为最后一名却没有要求必须从教授职称上退下来。

  从这里看,职称已经成为了管理工具。

  再从科研评价体系来看,我们会发现,有高校把出国访学多少时间以上的作为评职称的必要条件,美名其曰促进交流。如果职称还能代表教师的学术和教学水平的话,那就意味着该校整个学校的制定这项规则的所有人员具有严重的“崇洋媚外”的倾向。当然我们也科研再阴谋论一下,是不是领导们的关系户大都留洋回来了呢?甚至不少地方对于留洋回来的海归们直接作为所谓的人才破格晋升职称。这些通过玩弄制度实现某些个人想法的到底有多少,还真的说不清。

  再例如,我们的科研评价体系中对于职称的评定会逐年抬高。现在很多晋升高级职称的入门坎已经远远高于在职教授的总体水平了,如此明显的打压年轻教师已经完全不考虑实现的可能性了以及公平性了。

  高校总是在教学和科研之中找到一些管理办法来“挟持”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在这种公平性已经无法让社会信任的时候,在科研政绩受到质疑的时候,教师的分类管理又来了,如果看一下细则就会发现分为了教学型、科研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的教师,其中内容五花八门。拿了多少项目经费都是其中必要条件之一。更有甚者,有些项目作为晋升高级职称的必要条件的申报门槛就是高级职称。

  从以上可以看到,高校里面的职称已经是管理者管理的手段,和教师的实际水平没有多大的关系了。

  前天的文章之所以这么大的社会影响,已经说明了现在职称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也希望职称真正只是表示教师水平的一个东西,而不是管理教师的工具。教师追求职称的时候是在提高自己的水平,只有教师水平提高了学生才会最大的收益。希望职称干净些。

  对于基础教育教师的职称,我们有时间下次再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