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 高考动态

高考动态

新高考七大悬念 等级制录取如何划分数线

2014-12-24 10:48:09高考动态
  我对新高考方案有一个定性:这是1977年以来中国最残酷一次高考改革,在没有实行完全学分制的情况下,相当长时间内,大学招办不知道怎么招了,中学不知道怎么教了,所有家长都慌了,

  我对新高考方案有一个定性:这是1977年以来中国最残酷一次高考改革,在没有实行完全学分制的情况下,相当长时间内,大学招办不知道怎么招了,中学不知道怎么教了,所有家长都慌了,培训机构有机会捞钱了。我把这两天涉及高考改革的报道和教育部原文看了看,很多地方语焉不详。

  悬念一:全国统一考试时间取消了吗?

  现在高考统一考试时间是6月7、8、9三天,各地不一样,有的是两天。按照新的高考改革方案要求,学校要均衡安排每学年的授课科目,统筹确定每个年级的学生参加考试的科目数量,原则上高一年级2个科目左右,高二年级6个科目左右,高三年级6个科目左右。各省(区、市)每年组织安排的考试要覆盖所有科目,满足不同学生选考的需要,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学期结束时。同时,新高考方案解释说,统一设置考点、考场,规范考场布置、实施程序等。统一阅卷(考核)程序、标准和方式,确保评分准确。

  全国到底有没有统一考试时间了?根据目前语焉不详的解释来猜测,语数外及其他3门还是在6月7、8、9三天集中考,保留全国统一高考时间,还是各地自主制定时间统一考试?

  悬念二:是不是限制社会人员参考

  新高考方案解释说,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生和社会人员也可报名参加。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生指的是中专、职高、技校的三校生,参加高考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但对社会人员报名参加高考影响极大,2001年,高考取消报名年龄的限制后,每年都有少数社会人员参加高考,尤其是老龄考生,成为一场高考秀。新的高考方案实施后,更加学校化和日常化,社会考生需要考生三年时间考14门,才能凑足成绩有资格参加高考录取,几乎不可能。这是不是限制社会人员参考?

  悬念三:成绩是否设有效期

  时至今日,高考录取不报到现象比较普遍,考生一旦没有被理想的大学录取,再次参加高考,复读生已经是常态化了。但新的高考方案没有说明所有科目成绩有效期的问题。如果选择复读,是14门全部重考,还是语数外三门及其选考科目,其他科目成绩是否有效?如果14们全部需要重考,也就是意味着新高考改革方案门槛提高,复读生会越来越少,甚至绝迹。

  悬念四:是加法还是减法?

  新高考改革方案说,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考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通用技术、信息技术考试,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统一要求,确定具体组织方式。方案解释说,这次改革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一是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级”方式呈现,除了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科外,其它学科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考试合格即可。不参加高考的学生,不需要和其它学生学习、备考一样难度的教学内容。二是现行高考科目是统一规定的,有的科目学生不擅长但又必须考。改革后,计入高校招生录取的3科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是可选的,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特长自主选择,扬长避短。学习有兴趣和擅长的东西,可能就不会感觉太累。

  “不参加高考的学生,不需要和其它学生学习、备考一样难度的教学内容。”针对性不是太强,一般升入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参加高考是主要需求。从理论上来讲,新高考方案最大的突破就是淡化分数,实施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综合素质作为录取参考。但考试的科目增加到了14门,有哪个考生会轻视这些科目呢?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通用技术、信息技术以前是不考的,现在录取时要参考,会有考生放弃或者觉得无所谓吗?一旦和高考挂钩,必然会引起考生的重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考试,考生都会投入精力。也就是说,是在给考生做加法,而不是减法。

  悬念五:会不会引发骨牌效应?

  “从小学就准备高考,或者,把高考在小学阶段解决。”未来,会不会出现这样的广告语?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会不会引发大面积的骨牌效应?通过短暂的两天时间,我发现居然有早教机构盯上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了,也就是说,未来,培训机构将会有绝大的利润空间。在中国,教育一旦和高考挂钩,就会演变成大规模的社会运动,比如被取消的奥数加分,给我们教育留下的教训还少吗?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通用技术、信息技术会不会成为培训机构大肆炒作的项目?我看是有可能的,有可能从小学就开始培训这样的应试。

  悬念六:大学到底怎么招生?

  新高考方案最大的亮点就是取消文综和理综,取消分数,改为等级制。那么,录取时怎么划分数线?划定分数线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当地的本专科录取分数线,一个是大学在当地招生的录取分数线。如果选考科目没有分数只有等级,当地划定本科线和专科线的唯一依据是语数外三门的成绩。大学招生也只能依据这三门分数来决定。这就意味着将来录取是无法分批次录取,这种招生模式对大学将是颠覆性的。比如某大学的机械制造专业招生,某学生语数外三门分数高出该校调档线50分,应该录取没问题了,如果他的物理成绩是C,或者D,怎么办?大学到底是录还是不录呢?同样,假如某考生语数外三门分数低于调档线5分,但考生的物理成绩是A档,大学是录还是不录?

  悬念七:综合素质评价会成为录取鸡肋吗?

  综合素质评价形成档案,是大学录取时需要参考的。新高考改革方案提出,明确提出综合素质评价的五个程序: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材料使用。五个程序前后连贯,环环相扣。同时对每个程序的时间、责任主体等相关要求做了明确规定。如写实记录由学生自己填写活动记录单,教师做指导,不是代替学生记。要及时记录,突出重点,注重写实。再如整理遴选在每学期末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遴选出来的材料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用于招生使用的材料,学校要进行公示,相关教师要签字确认。这些规定非常明确具体,旨在规范评价过程,避免各行其是。

  综合素质评价基本上是由学校来操作的,大学在录取时会象征性参考,但在实际录取过程中发挥作用不大,综合素质评价会不会成为录取的鸡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