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热点

教育热点

让城乡同频,打造独具特色同心圆

2021-11-08 10:18:18教育热点
“请问明天几点开播,有初中课表吗?”、“这些课随时点随时都能学吗?”、“请问是按教材的进度直播的吗?”……在吉林市互联网学校在线课程上线一段时间后,大量家长、学生在留言区与工作人员们进行互动。近年来,吉林市全面实施“互联网+教育”创新行动、“互联网+乡村教育”精准帮扶行动,实现“全市教育一张网、共建共享一平台、基础设施一盘棋”。早在2019年11月,吉林市教育信息中心联合9个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以在线开放课程的角度,申报了“吉林市互联网学校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以下简称共同体)。通过两年的探索,共同体

  “请问明天几点开播,有初中课表吗?”、“这些课随时点随时都能学吗?”、“请问是按教材的进度直播的吗?”……在吉林市互联网学校在线课程上线一段时间后,大量家长、学生在留言区与工作人员们进行互动。

  近年来,吉林市全面实施“互联网+教育”创新行动、“互联网+乡村教育”精准帮扶行动,实现“全市教育一张网、共建共享一平台、基础设施一盘棋”。早在2019年11月,吉林市教育信息中心联合9个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以在线开放课程的角度,申报了“吉林市互联网学校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以下简称共同体)。通过两年的探索,共同体跨越重重困难,经历了开端的迷茫,发展的探索,到现阶段的蓬勃开展,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同心圆结构,建立了横向联合纵向指导的协同推进机制,探索出适合本地建设的在线开放课程应用模型。

  六项抓手构建课程建设应用模型


王彪老师在吉林市互联网学校录课进行中

  在共同体成立初期,确立在线课程标准,保障在线课程质量,是面临的首要问题。共同体采取六项抓手,构建在线课程建设应用模型。

  一是区域互联,把基础建起来。得益于吉林市“互联网+乡村教育”精准帮扶工程的实施,区域内共建设录播教室552间,覆盖311所学校(72所城区学校239所乡村学校),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一盘棋”,区域内互通互联的基础环境得以建立。

  二是明确标准,把质量立起来。考虑泛在学习的特点,共同体颗粒化组织课程教学内容及资源,形成围绕知识框架系统讲解知识点的短视频课程。通过对学生学习注意力的研究,每个短视频限定在20~25分钟。课程辅有教学知识点、参考资料和在线答疑等内容。

  三是拓展课程,让范围延起来。共同体明确在线课程以梳理和明晰学科知识结构与知识要点、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为重点。开设小学3至6年级、初中、高中学段所有学科与外教课程。针对小学生还设置了书法、美术、音乐、科学等课程,并增设德育课程、家校共育课程、心理辅导、卫生健康科普知识等。

  四是强化师资,让结构优起来。课程授课教师完全从公立学校择优选取,以市直属学校为主,城区内其他学校为辅。同时从各学科遴选学科组长,从各地教研部门推选业务指导,对课程质量进行把关。

  五是开展活动,让项目热起来。在项目初期,共同体通过组织“课程展示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参与积极性,随着“三个课堂”活动开展,以及多种评比活动进行,教师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参与程度逐步提高。

  六是加强实践,把能力提起来。互联网学校作为校外实践基地,为共同体所辖学生开发少儿编程、沙画、陶艺、绘本阅读、活字印刷等课程,按照时间节点组织主题活动,实现了线上学习、线下体验。

  建立横向联合纵向指导的协同推进机制

  “'互联网+教育'城市与乡村冰火两重天。”德胜村小的王洪霞老师感慨地说,乡村一边是“互联网+教育”的“荒漠”,老师都还摸不着头脑;城市一边却是互联网的“天堂”,各式新鲜的教学方式正逐渐走进课堂。


德胜村小现状

  随着项目逐步推进,如何发挥线上课程优势,使项目能够被精准执行的问题凸显出来。对此,共同体积极探索,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同心圆结构,建立了横向联合纵向指导的协同推进机制。

  首先,构建两大圈层。吉林市教育信息中心联合9个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组成核心圈层,负责项目总体设计。下辖共计311所学校,组成执行圈层,负责项目具体实施。核心圈层与执行圈层为垂直关系,各圈层内部为平行关系,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同心圆结构共同体。

  其次,组建三种结对形式。在实施过程中,组建了市直学校与乡村学校“1+N”结对,县(市)区城区学校与乡村学校“1+N”结对,中心校与乡村学校“1+1(N)”结对的三种结对形式,开展各种校际活动。

  最后,横向联合,纵向指导。核心圈层与执行圈层之间是隶属关系,对下辖区域学校的活动开展、项目评估进行指导。核心圈层单位间,既有统一活动,还有根据自身特点,独立开展的特色活动。执行单位间,既可根据结对开展规定活动,也可自由联合,开展校际间的特色活动。

  通过同心圆结构共同体的打造,有效解决了项目的落地执行问题。

  “三个课堂”让课程直达学生


城南小学与二里村小同上一节课

  如何调动老师的积极性,让学生受益,成为又一突出问题。共同体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活动能够提高教师的参与积极性,提出了“以服务为支撑,以活动为载体”的实施策略。

  在德胜小学的听讲教室里,校长卢学权全程协助引导学生。两节课下来,他感慨地说:“孩子们不仅配合得好,而且很有激情,他们很久没上过这么精彩、专业的美术、音乐课了!”

  面对点播需求越来越少,直播需求越来越多的现状,共同体决定以“三个课堂”活动为载体,让课程直达学生。

  第一,专递课堂牵城乡。法特镇头台村小学校结合短缺、薄弱学科,从每月的直播大课表中,进行有针对性的选课学习,两个月累计学习涉及各学科的24节课。法特镇头台村小学的教师表示,“授课教师的精巧设计、多媒体设备的辅助应用,不仅激发了乡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有了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头台村小学校选课表

  在实施“专递课堂”的过程中,共同体对直播学校的课前备课、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课后作业、考试评价等关键环节,提出工作要求和操作规范。授课时要关注乡村学校学生听课情况,进行必要的师生互动交流。授课后要及时收集乡村学校的反馈意见,及时总结得失。

  第二,名师课堂助发展。在实施“名师课堂”的过程中,共同体按照区域统筹规划、大学区整体推进的原则,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判断“名师课堂”应用的主要标准。建立完善区域教研、校本教研、网络教研制度,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支持的教研模式改革。

  “吴英华老师的课堂关注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刘磊老师通过以读促进以读促学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诗词之美;高阳老师能够有效运用学习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丰满区的名师课堂研讨中,江南乡联合小学的老师总结道。


船营区名师课堂共研

  第三,名校网络课堂促均衡。共同体充分利用吉林市互联网学校的在线课程,组织师生学习观看。同时遴选部分实验校,制定课程录制计划,组织优秀教师摄制课程,由教研部门对学科内容审核后,在课程平台上共享,丰富在线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三个课堂活动丰富在线课程资源

  丰满区艺术实验小学胡国斌老师执教的美术课,谭娜老师的设计应用课,邓朝霞老师执教的语文阅读课,杨悦老师的音乐课,邹平老师的语文精读引领课,于浩老师的科学课……通过一节节名校课程的学习,使大绥河中心校的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

  2021年,共同体在两所学校建设了两间智慧教室,进行智慧化学习探索。鼓励学校教师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课堂专注度、动作、表情等行为,准确地了解班级整体的学情和学生个人的学习情况。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云数据中心还会向学生智能推送个性化课程,实现智慧学习。共同体希望通过优质在线课程,为无穷的远方,无数的孩子,筑梦未来!

  相关链接:

  为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聚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在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领导下,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实施了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

  2019年度项目聚焦网络学习空间、在线开放课程、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和智能教育四类信息化教学应用模式的应用、总结和提炼,形成了一批成熟度高、可借鉴、可推广的,以实践共同体为组织形式的信息化教学应用新模式。

  由吉林省吉林市教育信息中心牵头的“吉林市互联网学校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属于在线开放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共同体项目。

  作者:许永涛、史文东(吉林市教育信息中心)

  来源:教育信息化资讯(ID:gxxxhzx)

  责编:项阳

◐◐◐◐●☛█▼▲东方金报网███████东方金报http://www.dfjb.net▼▲▼▲▼▲▼▲▼●●●●●●●▼▲▼▲▼▲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