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 高中生活

高中生活

【教育时评】我们今天需要创办特色学校吗?

2015-03-20 10:22:31高中生活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在2月5日发布的“2015年教育工作要点”中把加大对高中特色学校的创办作为一个工作的要点。近日在全国两会的教育问题讨论中,又传出了北京名校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在2月5日发布的“2015年教育工作要点”中把加大对高中特色学校的创办作为一个工作的要点。近日在全国两会的教育问题讨论中,又传出了北京名校长李希贵先生不主张创办特色学校的主张。

  我们今天需要创办高中特色学校吗?

  我们先来拜读李校长的谈话,坦诚并富于思辨。李校长理想的学校应该是包容的,应该为每个学生和老师都能提供平等的发展平台和机遇。李校长考虑到特色鲜明的学校会剥夺另一些特质的学生和老师的发展空间。李校长举了一个化学老师的个案,一个班的大多学生都报考了相关的化学专业,他们都能得到持续的发展吗?李校长的这种担心,可能现在已经成为现实。因为那个班级的学生现在可能已经大学毕业了。李校长谈到的平等的机遇,均衡的发展。这其实也是一种理想,一种特色。我们要看到北京十一学校是最早开展走班制和导师制的北京名校之一,十一学校其实是北京一所很有特色的学校。

  北京市教委提倡的北京加大特色学校的创办其实是在鼓励北京的校长们能够找到更多的学校发展的增长点。大家知道北京许多学校的成功离不开一批有思想的名校长的个人智慧。好的校长抓住了机遇,就带动了学校长期的持续发展。熟悉北京教育的人都会知道人大附中的崛起离不开刘彭芝校长对“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支持;北京广渠门中学的发展与当年“宏志班”的创办有很大的关系,北京徐悲鸿中学的发展离不开当年王建宗校长非常重视的中小学心理辅导,北京十一学校近年的发展也同李金初、李希贵校长的远见和努力是分不开的。北京市现在进步最快的学校如朝阳外国语、民大附中都离不开学校特色的出现。北京市教委对特色学校的关注,体现了社会对校长找到学校增长点的希望。

  北京许多名校都是特色鲜明的。北京八中的少儿班,师大二附中的文科实验班,北航附中的人大实验班、鲁迅中学的文科实验班,交大附中的茅以升实验班,工美附中和陶行知中学的美术班。这里简单的列举包含了重点校和普通校。其实学校的发展就是找到在自己的生源背景下的成长点。学校的特色就是这样慢慢形成的。因此李校长的不要特色其实也是特色。北京各类学校在特色创办的同时并没有出现李校长担心的问题,就是学校特色过多的剥夺教师和学生的其他成长空间。北京教育督导室也特别把学校特色,学校自身发展当成考核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条件。

  从教育发展的历程上看,学校特特点越鲜明,学校的生命力越强大。燕京大学、辅仁大学、之江大学、震旦大学这些民国时的大学现在还经常被人民提及,就是因为这些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北京过去的许多中学的特色也都体现出创办者独特的教育思想。北京市41中学,来源于教育家陈垣先生创办的平民中学。从校名上我们就能体会到陈垣先生创办这所学校的初衷与特点。要知道陈垣先生长期担任辅仁大学的校长,而辅仁也是有自己的男附中(今13中)和女附中(今156中)。为什么陈先生还要创办平民中学呢。满足不同人群不同的教育“刚需”。这就是教育家的社会担当。

  今天我们的学校要不要特色。我的回答是要,而且迫切需要。我们正处在一个教育改革推动的关键阶段。过去我们的教育基本体现了计划经济的特点,现在教育必须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校和学生的时代正在过去。真正的教育是培养人,而不是加工优秀合格的教育产品。用“升学率”这样单一的衡量指标考核学校仅仅是在市场经济建立初期出现的必然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对特色学校、特色教育的需求是不断扩大的。

  我们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家。那么我国的民营企业都能到可持续发展吗?我们的中小学课程中能不能有专门培养企业经营管理的课程。我们都知道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我们的中小学科技课能不能加入如何科技创新的环节。我听了不少中小学的科技课,大都是科学小实验,小常识讲授和模仿,基本上就是把初中的知识拿到小学讲,高中的知识初中讲,大学的知识高中讲,最大的好处就是是激发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是也有很大的负面效果就是忽视了孩子的年龄特点,甚至造成了另一部分孩子对科学的厌恶情绪。因为科学对他们来说太难了,它们形成了“科学是少数同学的专利”这样的负面认识。类似“萃智”教育那样,激发孩子如何思考、如何思维,如何创造,激发孩子科学态度、培养孩子科学精神、养成孩子创新的意识的课程并不多。甚至我们的授课教师也没有这样的认识。我们都知道市场经济时代,信息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任何人穷其一生经历也不能学会所有的知识。合作、交换、共享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学会学习、知道怎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学会沟通与交流。这才是基础教育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不同的学生走向社会他们的需求不同。所以对每个人来讲,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其实应该是不同的。中国传统教育强调从小抓起,练好“童子功”。我们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打好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的基础,是不是也要允许部分学生打下不同其他学科的基础。如中华古典文化基础、中国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基础、科技发明创新的基础,金融理财的基础,环境保护的基础,传统工艺技术的基础,音乐体育素质的基础。

  在现在的招生制度下,名校的标准是相对绝对的,那就是升学率。因为中小学的招生也有层次的。名校要是升学率上考不过普通校就不是名校了。在现在条件下,象北京十一学校这样的名校如果过于强调学科特长,肯定会出现李校长担忧的问题,肯定会剥夺另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平等发展的机遇。但是,随着教育的均衡性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北京教育招生制度的发展,每一个学校都要有自己的特色。我们要相信学生和家长有用脚投票的智慧。在教育优势资源相对短缺、衡量准则相对单一的时代,家长和学生对名校是趋之若鹜的,是没有选择的。未来的教育一定是可以选择,可以规划的。西方国家最有名的学校往往是私立学校,私立学校也不都是贵族学校。原因就是私立学校一定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点。为了这个特点和理念,学校会主动的寻找适合自己的学生。因为没有优秀的学生就谈不到优秀的学校。所以学生的来源一定是“家长求学校”和“学校求家长”两个途径。优秀的孩子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优秀学校。当然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多,但是并不是优质的教育资源都能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功。这就是教育的辩证法。

  为了教育的发展、为了民族的未来,我们呼吁有更多的思想家、教育家投身教育,更多的校长成为教育家思想家。我们希望中国的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个孩子都能从母校的发展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