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 高中生活

高中生活

质量的源头·原点·元素

2014-11-01 10:55:14高中生活
沙湾镇小张日赢
身处喧嚣之市,面对世人对教育的短期追求,往往容易令人浮躁、产生急功近利之心。平心静气观之,则有利于我们对教育本质的思考。促进学生全面持续的发展是我们
沙湾镇小张日赢
身处喧嚣之市,面对世人对教育的短期追求,往往容易令人浮躁、产生急功近利之心。平心静气观之,则有利于我们对教育本质的思考。促进学生全面持续的发展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和梦想。但追求和梦想不能只成为一种期盼,而必须从教育观念到教学行为点点滴滴的努力。因而,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是提高质量的源头,规范各种常规是提高质量的原点,教师素质的提升是提高质量的核心元素。
一、正确的质量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源头
提起质量,也许我们就会很自然的把质量与最为敏感的分数联系在一起,分数作为一种量化的评价标准,自有其可取之处。问题是我们要思考当前的“分数”能够反映出学生哪些素质,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是否公平,对学生成长是否有利。要动摇“分数命根”的根基,归根结底要靠教育大环境的改良。然而社会大环境的改进是个渐进的过程,然而作为个体的我们很难、或根本不可能将其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做事的态度。作为教育的主体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做教育大环境改良的先行者,积极创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机制和建设有效评价机制,把教师从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树立起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这是我们讨论教育质量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基础教育的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的质量观,象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应该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上;良好习惯的形成,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塑造上。因为小学教育是人生的奠基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最低学段,基础教育12年,6年在小学,小学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初高中的质量,是整个教育链的基础和关健。观念不能悬在空中,而应将其落到实处。就需要我们管理者在实际评价中,不只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优劣的唯一标准,应该把考试作为帮助教师分析学生与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依据,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良之策。同时,把培养学生兴趣和良好行为习惯的目标与学校实际接轨进行整体规划,科学定位。除了平时的学业检查外,辅之多种评价,把小学阶段知识与能力目标根据学科特点及规范养成的梯度,分解成各种过关。例如:一年级的拼音、写字,坐姿;二年级的写字、计算、口算、走路;三年级的应用题、片段写作、口语等。分步实施、分层推进、步步为营,只有我们管理层面正确育人观扎根了,我们才能找到质量的源头。
二、规范是提高质量的原点
如果说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是提高质量的源头,那么,把握提质路径的是什么?教育是促进人的发展,在影响人发展过程中,最直接的就是各种规范。现在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非智力教育投入甚少。多数家长忽视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甚至轻视这方面的培养,许多家长把所有的教育任务都交给学校。家庭和学校教育严重脱节。曾记的有位记者采访山东杜朗口中学校长时,问他为什么他们能在短时间里创造出农村薄弱学校成为全国重点中学的典范奇迹时,他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语:“我们是先让学生懂事再学习。”先懂事再学习,这不就是一个先育后教的过程吗?正如叶圣陶所说:“什么是教育?简单的说,教育就是规范的养成。”有了这样一个从德育到智育过程,今天的结果才真实可信;如果省略这个过程,两头直接对接这不是神话吗?因此规范绝对是一种质量。我们应该从杜郎口中学的做法中吸取经验,提高质量先让学生睡好觉、做好操、说好话、写好字、扫好地;培养独立思考和倾听的习惯。这些看似小事,但它却是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习惯育人目标的具体解读,也一定会为课堂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例如:写好字,这是低年级一项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我们不仅要指导如何握笔、运笔,而且还要教会他们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一拳、一尺、一寸,写字入轨入格”,这些对学生的自控能力及稳定心理品质的培养肯定是有意义的。如果所有的老师都善于把说好话、做好操、扫好地、写好字等习惯进行规范,坚持再坚持就一定能促进这些规范的养成,也一定会逐步内化为学生稳定的学习品质。与此同时,还要强化教师“规范课堂学生基本习惯”的意识。要求教师规范学生从上课铃响到下课铃响这个过程中的一切课堂习惯:师生问好、上课坐姿、发言习惯、练习要求、合作学习要求等。通过这一系列课堂习惯的规范,让学生在课堂上养成一个正确的坐姿习惯,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一个合适的发言习惯,一个科学的练习习惯,一个合理的合作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才能提高每堂课的效益。
整个小学阶段规范到位,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好,我们就能站在教育的制高点,就能使教育这个宏大的组织逐渐完善。
三、教师是提高质量的核心元素
2006年,美国教育部长访华时在北京说了这样一句话:一个民族的明天是由今天课堂的老师决定的。确实,一切教育理念和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都是通过教师来完成的。毋庸质疑,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元素。但在实际课堂中许多教师却暴露出教学行为的缺失,存在很大的教学随意性,这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每堂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在许多教师的观念当中:学习成绩不好,关键在学生本身,自己兢兢业业并无什么过错。于是出现了观念的陈旧,自我反省意识的缺失。教学陷入了一种“周而复始”的恶性重复状态,失去了新的生长点。当前,教师教学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教学自主意识淡薄、缺少文本研究。总认为别人的课堂设计比自己的要好,喜欢拿来主义。所以在教学中出现了学习障碍未除就进行新知教学。目标定位模糊。2、教师在研究学生方面比较少、甚至没有。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教,这样教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和影响。因而在课堂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生成资源,不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3、对教材本身研究不够深刻,对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务和要求、行为和方法研究不够。所以,教师往往不能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不注重知识的迁移。这或许是大部分教师的共性,要解决这些问题,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每堂课质量,我想首先是要我们创造全新的机制,打破现有的平衡,让教师在新的机制里挑战自我,建设自我。充分发挥教师积极性,让老师愿教乐教,这是前提,同时还必须从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入手,抓好两种关键的教师能力建设:其一,要建设好教师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和教材的能力。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脚本,不同于一般的识读物。教师不仅要熟知本学科的知识构成,还要熟知每册教材、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能力点及拓展点的构成。同时,还应熟知编者的意图,既什么时间解决什么问题。只有这样,老师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的把各阶段的目标,在一个单元、一课书或一个教时中体现出来。才能让学生实现知识的积累,建构知识的模型和能力的框架。其二,加强版块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研读学科体系,明确每阶段要落实的目标。但要将这种学术状态下的知识、能力目标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目标,又需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去完成。虽然教无定法,但版快教学模式的研究肯定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试想如果小学教师都能对计算、空间与图形、应用题、估算、统计与概率、拼音、识字、阅读、口语等版快都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就必然推动教师能力的发展。必将为有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了正确的目标定位,又有了有效教学策略做保证,我们的课堂效率能不高吗?有每堂课高效率的运作我们的质量能不高吗?
教育面前,我们都有太多期望与反思,教育真的不需要有太多的喧嚣和热闹,而更多是需要冷静地、从容地从小事、平凡事做起,从基础做起。虽然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我们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我们相信,教育质量在找准源头,找准原点、紧扣元素的前提下会在矛盾和迷茫中得到前进的力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