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 高中生活

高中生活

张力:中国正面临学习资源平台建设“战国时代”

2014-11-04 09:25:09高中生活
“2014年亚洲教育论坛”于11月01日—11月02日在中国成都举行,亚洲教育论坛始终致力于提升亚洲教育水平。今年是亚洲教育论坛开办的第十一个年头,现如今该论坛
“2014年亚洲教育论坛”于11月01日—11月02日在中国成都举行,亚洲教育论坛始终致力于提升亚洲教育水平。今年是亚洲教育论坛开办的第十一个年头,现如今该论坛已成为每年亚洲教育界合作交流的盛会。开幕式中迎来了亚洲诸多教育学者、政府要员对亚洲教育论坛的解读和期望,搜狐教育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独家网络报道。以下为教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张力先生在本次论坛上的发言:

  搜狐教育独家报道,转载请注明出处!

  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今天,我准备谈的一些想法,完全是受不久前刚刚召开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文件的启发,也就是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角度来思考宏观教育政策方向。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即将进入"依法促进中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阶段。今年亚洲教育论坛的主题是"教育·社会·创新",我认为,中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重点将是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创新教育治理模式,探索学习资源平台建设新路径。

  教育现代化,与中国梦的连接非常紧密,正在深深融入我们这个发展中人口大国的现代化进程。如果把教育现代化看成一架"飞机",可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本制度看成"驾驶舱",把握正确航向,把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看成"机身、两翼和尾翼",而把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国际化看成"传统燃料"中加入的"助燃剂"。我们期待教育现代化适度超前于国家现代化,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好人力资源基础。

  综观数十年来发达国家公共政策价值取向,大致有三个主要派系,一是传统左派,秉持福利主义,倾向于把很多公共事业由政府包揽;二是新右派,主张新自由主义,主张更多运用市场机制来介入和管理公共事务;三是新左派也叫中左,信奉"第三条道路",试图跨越左和右,在政府和市场之间寻求平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在观察部分发达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探索,并小心翼翼地在本国土壤上尝试。其中,有个问题需要回答,公营、公办、公立的教育事业,能不能满足所有人群、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和产业的多样化需要?如果不能完全满足,能否对教育服务属性和提供方式进行新的切分?

  世界银行基本上是"两分法",公共服务和非公共服务,而中国进一步切分了"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这样,各级政府所负的责任,应是有边界的而不是无限的,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政府必须担负足够的保障公平责任,但对非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公共服务,既要当好"裁判员",也可以主动干预,包括重点资助和购买服务等等,这从中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策来看,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时,强调建设服务型政府,在教育领域以管办评分离为重点、深化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既要求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又通过一组"利好"的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紧接着,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出台一系列重大决策。首先是邓小平先生谋划了"三步走"现代化战略,然后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继明确了目标任务,现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又分别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新的重大部署,一共"三个全面",内在逻辑关系非常紧密。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文件的重大改革举措有180多项,尤其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中央明确要求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强化对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这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特别是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全面推行政府"权力清单(或称正面清单、责任清单)"制度,而企事业、学校和其他非政府组织将有"负面清单"的禁则加以规范和约束。在两个清单之外,政府的任何作为都应于法有据,而法无禁止的,各类社会力量就可自主作为,当然也会施以行业自律等等,从根本上讲,就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今后中国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办学体制改革,现代学校制度包括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都会处于新的公共服务政策框架下,在权力关进制度笼子、行为法定的政府宏观调控下,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应潘基文秘书长之邀,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向国内外各界展示了"三个努力"。第一个努力,"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对所有教育服务提供方讲的;后两个努力,"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则是对所有中国孩子、13亿中国公民的学习需求方提出的殷切期望和庄严承诺。由此可见,21世纪中国人的教育,应该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为有用、更可持续,我们需要用这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教育改革发展行动。

  在搭建中国特色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进程中,我们已很熟悉100多年前废除科举学习西方所逐渐形成的现代学校教育体系,但当代中国的非正规、非正式、非学历学习需求面大量广、方兴未艾,与正规学历教育之间边界淡化、双向链接、不唯学历、成本分担,可以说是大势所趋。其中,正规学校教育的生存本钱,将在于多功能地满足各种社会需求,整合和认可公民的碎片化学习成果,传统培训企业则线上线下兼营,稳定学习客户群;互联网创业公司专注切细用户需求,拓展个性化学习服务;互联网巨头通过投资平台加自身布局,抢占资源平台建设制高点,上述各方都可能在今后成千上万亿人民币的"蛋糕"中分得相应份额。

  预计今后的中国教育,将像"世博园中国馆"一样,基础教育把"四根支柱"打牢,上面的"倒伞状",意味着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相互沟通衔接,如同发达国家那样,面向不同年龄、性别、民族、种族、收入水平的人群开放,中国正面临学习资源平台建设的"战国时代"。如果2020年中国GDP能达到100万亿人民币的话,6%就是6万亿,将是这一"战国时代"学习资源平台建设的有力支撑,其中,政府应至少拿出4万亿,民间要出两万亿,当前仅"在线教育"已逾千亿产值,过不了几年就会翻番甚至翻两番。如此庞大的教育培训规模,基本公共服务、非基本公共服务、非公共服务必然相互交织,法度规制也更趋清晰,将撑起未来中国教育的大格局。

  谢谢大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