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在线教育 > 平台研究

平台研究

慕课教学法之管窥(下)

2014-12-30 13:38:00平台研究
  实践社群中知识的建构  无论慕课课程人数多少,每一门面向全球学习者的慕课课程,其实都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专门性的实践社群。由麻省理工学院在edX平台上开设的《电路

  实践社群中知识的建构

  无论慕课课程人数多少,每一门面向全球学习者的慕课课程,其实都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专门性的实践社群。由麻省理工学院在edX平台上开设的《电路与电子学》课程迎来了十五万五千多名学习者;而2011年斯坦福大学在Coursera平台上开设的《人工智能导论》,则迎来了世界199个国家的十六万学习者。二者其实分别是面向全球性的电路与电子学实践社群和人工智能实践社群。

  因此,在实践社群中学习者的学习与知识建构便成了慕课教学法和学习方法中的核心意义了。假若这个观点成立,假若实践社群中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是慕课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实践社群中学习者的知识建构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

  慕课学习者——来自世界各地的学习者自觉、自愿、自发地走到一起,聚集在一个慕课课程平台上,为了共同的主题、兴趣、事业,在课程论坛中建立学习者之间的互信,围绕着课程内容和专题,开展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与合作学习、对话、沟通与交流,共享彼此的隐性知识,建立共同的实践,将在线习得的隐性知识转变成每个学习者的显性知识,运用于各自的学习、生活、工作与日常实践之中。

  2013年3月,在SXSWedu会议的一个特别主题对话中,edX总裁Anant Agarwal 描述了他自己首次教授慕课时的喜悦心情:“起初,面对155000个学生,晚上我简直夜不能寐,我不知道如何去回答来自学习者的问题。所以,夜里2点,我还在奋笔疾书,以最快的速度观看学习者之间的讨论,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一个问题弹出来,我正准备回应时,突然,在我提交答案之前,看到另外一个在巴基斯坦的同学差不多正确地回答了第一个同学提出的问题。我想给出一些补充。就在这个时候,别的同学又补充了新的答案。我把自己的身子放回椅子里,心想,这简直太迷人了……”

  其实,Agarwal教授的这段描述,从一个慕课教师的角度剖析了一个在线实践社群中学习者之间的同侪互助行为,也为我们勾勒出慕课教学中学习者在全球性的在线实践社群中学习与知识建构的过程。一门慕课课程的典型形象是以短小精悍的讲座视频和多项选择题为中心的,但是,人文科学、艺术、自然科学类慕课开始越来越侧重于社群建构和社会性交互。对于教员来说,在这样一门课程中,教员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学习社区。对于学习者而言,慕课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在实践社群中的互动与交流。因此,实践社群中知识的建构是慕课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联通主义学习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是由加拿大学者乔治·西蒙斯教授首次提出的,一种经由混沌、网络、复杂性与自我组织等理论探索原理的整体。该理论将学习看作一个网络形成的过程,它关注形成过程和创建有意义的网络,其中也许包括技术中介的学习,承认当我们与别人对话的过程中学习也会发生。联通主义强烈地关注外部知识源的联结,而不仅仅设法去解释知识如何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联通主义表达了一种“关系中学”和“分布式认知”的观念。

  慕课学习也是一种联通主义的学习。慕课学习者的动机和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学习动机与目的的多样性使得不同学习者在同一门慕课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路径呈现多样性,也使得不同学习者在慕课学习过程中关系模式与参与模式呈现多样性,不同的学习路径反映了不同的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因此,慕课教学实践中的学习,可以说是个性化的,因为不同的学习者,其交往方式不同、学习路径不同,关系模式也不同。但无论如何,它是一种“关系中学”和“分布式认知”,是联通主义的学习。

  毕竟,人是社会性动物,结伴学习、求监督与晒证书本身,对于学习者来说,可能就是一种监督和激励。这是联通主义学习的特色。慕课学院是中文互联网上最大慕课课程点评讨论社区,也是全球最大的华人慕课学习者聚居地。在这里,聚集着大中华地区数以十万计的慕课学习者,大家在这里点评慕课课程、共享课程与学习资源,彼此结伴学习,求监督,晒证书。

  从MOOC到SPOC

  慕课的快速发展,对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产生了并正在产生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大学和机构面向全世界的学习者提供自己的课程,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大学和学院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些世界顶级大学最棒的教授开设的课程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之中。一些大学正在尝试一种相对于慕课而言更加精致的课程类型——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这种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创造了一种混合教学环境,既融合了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优点,又弥补了传统大学课堂教学之不足。

  事实上,在过去几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积极朝着这样一个混合教学的方向发展。2013年4月,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在重庆大学宣告成立,该联盟共享课程就采用了混合式教学,分为三种基本模式:第一种模式,直播课堂大班授课,该校课堂小班研讨,在线课堂进阶式学习。第二种模式,本地课堂大班授课,该校课堂小班研讨,在线课堂进阶式学习。第三种模式,在线课堂进阶式学习,在线课堂研讨。三种模式均有辅导、作业和考试,采用何种模式授课由主讲教师决定。

  将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整合进大学课堂教学之中,并藉此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快课程建设,深化课堂教学质量,这是全球范围内慕课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和方向。

  精熟学习

  精熟学习是一种提供成功学习的“教”和“学”的方法。通过小步骤的教学、足够的练习机会、充裕的学习时间及补救教学,让学生精熟每一个学习步骤。布鲁姆认为,学生学习成就上的差异,是因为我们对每一个学生提供了相同的教学及相同的学习时间,却没有提供个别的补救教学,致使学生的学习成就差异随着年龄愈来愈大。因此,精熟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

  在基于精熟学习理论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通常必须把课程分为一些小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一些精熟的特定目标。教师需告知学生每个单元的目标及标准是什么,对于没有达到最低精熟程度,或者虽然达到了、但想进一步提升的学生,可以重复学习这个单元。当他们准备好时,可以做这单元的复本测验。精熟学习的三个步骤是选定教学目标,进行全班教学,施以测验。

  慕课的学习是一种精熟学习。精熟学习可以说是慕课最常见的教学法之一。作为一种远程教育与开放教育形式,慕课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往往包括学习者每周的材料阅读、镶嵌了测试题的视频的学习,以及教师建议的其他学习活动。在许多慕课课程中,每周都有2-3场由特邀嘉宾进行的同步在线演讲,每周也会有实时的在线研讨活动。这些带有明确目标的小步子的学习进程设计,其实就是精熟学习理论的实际应用。

  技术支持的在线学习

  慕课作为一种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与以往的网络课程和在线课程一样,也是一种技术支持的学习。在慕课学习之中,人们不难发现,学习者的技术素养和信息素养、学习的自觉性和自控性、学习欲望和成就动机都是必须的,也是前提性的。其中,学习者的技术素养和信息素养是慕课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加拿大学者,慕课先驱人物乔治·西蒙斯曾指出,“在我讲授的所有慕课中,我们的第一门慕课……起初就是主要以一个MOODLE平台的论坛为核心。随着课程的深化,交互散布于许多不同的工具和技术之中。我们最后使用了许多不同类型的交互——Second Life、PageFlakes、Google Groups、Twitter、Facebook、Plurk、Blogs、Wikis、YouTube,以及其他几十种技术工具。”

  的确,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不仅建立在开放学习与分布式认知的基础之上,更依赖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架构。因为只有借助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架构,学习者的高品质的交互和大规模参与才成为可能。而这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因此,技术支持的在线学习是慕课教学法中的核心方法之一。

  非正式学习与终身学习

  对于离开校园走上工作岗位的成人来说,学习主要是非正规学习、非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无论对组织还是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慕课的出现,为全世界任何人都提供了一个经由互联网向世界最顶级大学的最顶级教授学习最好的课程的机会,这是一种非正式学习的机会,也是终身学习的机会。

  慕课的发展已经不只是大学正规教育的一种课程了,它更多地适应了非正式学习的需求。与传统课程相比,慕课是一种完全由学习者自己兴趣所激励的学习行为。慕课的存在与发展必将模糊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界限,并逐渐演变为人们进行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形式和途径。

  对于慕课,人们的立场是赞誉与质疑参半。喜欢的人说它是天使,厌恶的人说它是魔鬼。赞誉的人认为,慕课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享用世界上一流的教学课程;而质疑和批评它的人认为,慕课课程教学设计差,课程完成率低,而辍学率高。从这些赞誉与质疑之中不难发现:所有这些对于慕课的赞誉和质疑都是基于对传统课堂教育和传统课堂学习环境的理解,都可以说是基于对教育的传统假设。其中,也不乏诸多误解。展望未来,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慕课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慕课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仍有待于人们进一步去观察、研究和创造,而对于慕课教学法的研究也才刚刚开始。

  慕课世界,博大精深。有关慕课教学法的上述观点和看法,实属蠡酌管窥,错误和误读在所难免,这里也求教于读者诸君了。

慕课教学法之管窥(下)

  来源:《中国远程教育》(资讯)2014年第11期 作者:焦建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