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在线教育 > 成功观察

成功观察

当前中小学教师面临的困惑及反思

2015-03-05 10:54:35成功观察
  中国教育在新世纪呈现出新的发展势头——素质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基础教育改革方兴未艾,教育理念不断深化,教育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然而,在这欣欣向荣的局

当前中小学教师面临的困惑及反思

  中国教育在新世纪呈现出新的发展势头——素质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基础教育改革方兴未艾,教育理念不断深化,教育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然而,在这欣欣向荣的局面背后,似乎还隐藏着某些大家不愿承认或不敢承认的事实。面对着学生、家庭教育、继续教育教育科研、教师心理健康等问题,中小学教师在这场教育改革中困惑重重。

  困惑与反思之一:在学生面前,教师还拥有什么权利?

  目前,中学教师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在教育学生时无所适从:当你走进教室,明知道有同学在做小动作,你批评他,他说你伤他自尊,你请他站起来,他偏不站,你拉他站起来(教育专家也许会说,你不该拉他),他说你打他,体罚他。于是他就会不高兴,他一不高兴,要么举报电话直接打到学校领导那里,要么打到上级主管部门,要么新闻媒体闻风而动,要么学生家长直接找领导交涉。这样,教师的麻烦就肯定来了,你得面对媒体的曝光,面对领导的责问,还有可能面对着待岗或下岗。

  当然,不可否认在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体罚学生的情况,教师的教育观念需要转变,需要有良好的师德师风以及厚重的教育理论知识,整个社会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但是,当整个社会一次又一次告诫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一次又一次撰文写道“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应该如何如何”时,有谁在真正关注现在教师应有的地位和权利,特别是课堂上应有的权利,在学生面前,教师还剩下什么权利?最起码的对学生的教育权、管理权在哪里能得以体现?我个人认为,我们都应该好好看看中国的孩子自身的现状,好好反思一下中国的教育现状,现在的中国的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到底发生了什么?只盯着学校教育,只盯着教师,把教育的所有责任都压到教师肩头,是不公正和不公平的!我们赞成师生间应该平等,赞成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确立,赞成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服务,但我们不赞成中国的教育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不赞成在教育领域玩文字游戏,不赞成脱离中国实际的理想的教育观念。不改变这些,照这样自欺欺人的发展下去,中国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希望,中国人就不可能有属于自己的未来。

  困惑与反思之二:教育服务的另类理解!

  如果你是班主任,有朝一日,你劝你班的一位既抽烟又喝酒有不良行为习惯且经过多次教育不改的学生转学时,学生家长对你这样说,“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我的小孩缴了那么多钱进来,你应该把他培养好,为我们服务好。再说你们没有权利让我孩子转学啊,我又不是不懂法,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强制转学一说。话又说回来,你们对我孩子管得这样好,我小孩到哪里再去找这样好的老师来教他啊,所以我们是不会转学的!” 好一句“服务好”,是啊!谁不想自己的小孩能受到最好的教育啊!

  全社会都在思考,中国加入WTO后,教育的产业属性和服务功能将日益显露。但教育领域出现了教育商业化倾向,出现了教育对市场经济的盲从,产生了对教育服务另类理解:一提到转变教育思想,言必称“服务”,一提到“教育服务”,必定会跟市场经济中“商品服务”相提并论,说教师应该是“服务员”,学生应该是“消费者”。我们承认教师应该给学生、给学生家庭带来最优的教育效果,但我们不能抹杀教育的特殊性,应该承认教育对象的复杂性与不衡性吧!其实,20多年来我们对有关教育的产业性和事业性一直争论不休,我们也发现,几乎所有的讨论都没有全部否认教育的事业性或产业性,只是在强调教育事业性或产业性的表现、重点、阶段、途径上有所不同,从而在强调教育的事业性或产业性的态度上有所不同而已。我个人认为,不管教育是产业还是事业,在我们看来,实质上是在多在程度上把教育当作事业来运行,在多大程度上把教育当作产业来运行能够为社会所接受,能够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问题。我们应看到,完全把钱和教育效果等同起来,去追求服务质量,这是对教育本身的亵渎。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和复杂的社会活动,教育的发展除了受经济因素的制约外,还要受到其它因素的制约。因此我们在这样一个教育转型中,对教育属性和功能的理解是不是应该更全面一些,对教师的要求是不是应该更客观一些?

  困惑与反思之三:变味的继续教育

  终身教育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与普遍认识,它能提高国民素质,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终身教育的理念下,教师需要进行继续教育。当我们审视现实生活中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什么?继续教育就是花几十元钱,买几本上级机构指定用书,考试时也就考这几本书的内容。我们先估且不说这几本书的质量与内容,但大家都明白一个事实——买不买书决定着你继续教育考核能否通过!继续教育考核通过与否,这将决定你年终考核你能否通过,决定着你的上岗与下岗!你相信吗?但这是事实!难道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就是这样的吗?继续教育的途径和形式以及考核方式是不是太简单化了!

  中小学教师到进修校参加培训是一种普遍的培训形式与途径,但我们普遍感觉到如果某些进修校的培训师资、培训手段和培训观念不转变的话,培训效果也不会很明显,有时一两个月培训下来,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不是提高了,而是降低了,人不是更充实了,而是更空虚了!这也不能说不是一种困惑!

  有条件的学校给教师提供了进研究生班学习好的继续学习机会,我们很感谢学校提供这样一个机会,感谢高校教师的大力“奉献”,但我们总感觉高校在办班的时候盯住的不是活生生的教师,而是花花绿绿的别的什么东西。教授们应该对自己的头衔负责任,否则的话这会影响中学教师对你们的学术水平和人格修养的看法。

  困惑与反思之四:教师永远的痛——都说教师心理不健康!

  曾经有报道说现在中学生心理不健康者达到70%以上,有人反驳说,那我们的学校不成为精神病院。最近我们又接二连三的看到同类型的报道,只不过对象变成了我们教师,说现在中学教师心理不健康达到多少多少,于是引起了全社会和学生家长对教师素质的恐慌与不满。如果我们再做一次调查,通过XX学生跳楼和XX教师自杀这两个事例,来测验公众的看法,公众的第一反应肯定这位学生又受到教师的歧视啊,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啊等等。而对老师的评价可能会是这位老师心理承受能力怎么这么差啊,心理不正常等等!这公平吗?于是我们不得不反思,什么样的教师心理才算健康,偶尔发发脾气算不算不健康?教师教育方法不对就是心理不健康吗?我们客观的说,教师不是圣人,他们是有血有肉的人,有时也会生气,他们也许对“无辜”的学生或学生家长发过火,但你凭良心想想,你对别人生过气没有?如果有,那你心理不健康吗?教师也是人,为什么他要承受的责任,受到良心谴责要比你大?就因为他们身上有光荣而神圣人民教师的称号,就因为他们所从事的是天底下最光辉、最灿烂的职业,你就应该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老师?你作为学生家长,给孩子上学交点钱就万事大吉了?在这样的压力与尺度下,教师心理能健康吗?更何况在社会转型期内,效率与公平的失衡,教师工作与生活的多重压力,教师的需要的多元化长期被忽视等问题都会加剧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所以我们应该用一颗平常的心去评价平凡的教师,需要多一点理解与尊重。

  困惑与反思之五:“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评价起来不要”的课题研究

  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科研兴校”、“科研育人”、“科研出名师”已经成为不少学校最响亮的战略口号和自觉行动,但是只要你深入中学的教育科研,你也许会发现教育科研已远离事实求是的科学精神,科研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评价起来不要”这样的东西,已经正逐步沦为“伪科学” (李镇西)。教育科研课题的灵感不是来源教育实践,而是来源于上面的文件、精神、指示,“眼睛朝上,追赶时髦”,课题中没有知识经济、素质教育、信息技术等字眼,这样的课题就没有新意,没有厚重感。科研课题只开花不结果,只成功不失败,只有开题与结题,没有研究过程的现象普遍存在,或许这样的课题也会获得“评委们的一致好评”,科研课题或大贴标签、故作特色;或虚张声势,邀请什么领导级别的人物,什么社会名流,参加课题“论证”,课题“鉴定”,真叫人不是滋味。说实在的,中学教师在科研课题面前真有点左右为难的,参加这样的课题吧,研究起来又太假,不参加吧,评职考核又“一票否决”,难!我们呼唤让事实求是之风回归教育科研。

  当我们反思中国教育问题,审视中学教师面临的困惑时,我们不难发现,现在是该好好总结一下整个中国的教育了,好好想想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不要让“大跃进”之风在教育领域重演,不要从一种极端走向另外一种极端,不要让教育中所有责任压在教师的肩上。否则的话,中国的教育将没有明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