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 中国大学

中国大学

史上最强录取通知书花落谁家?

2015-08-14 09:14:15中国大学
最近,武汉大学今年的录取通知书因为和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版疑似撞脸,成为时下的热议。最早的录取通知书长啥样?史上最强拥有8项国家专利的录取通知书来自哪家学校?居然还有“不录取通知书”,你造吗? “知道”(nz_zhidao)带你对录取通知书来一次编年体式回顾。 又到一年高考

  最近,武汉大学今年的录取通知书因为和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版疑似撞脸,成为时下的热议。最早的录取通知书长啥样?史上最强拥有8项国家专利的录取通知书来自哪家学校?居然还有“不录取通知书”,你造吗?

  “知道”(nz_zhidao)带你对录取通知书来一次编年体式回顾。

  又到一年高考录取时。每年的这个时候,许多考生就该收到来自各大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了。这纸通知书承载一个个金榜题名家庭的幸福,也同时是高校送给未来同学们的一份见面礼。它也在无形之中,成了一个门面。通过它,新生们将第一次感受到学校的精神与文化。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特殊的作用寄寓其中,故而录取通知书也成了一些大学竞争之地。于是乎,拼个性、塑差异,“成就”了录取通知书层出不穷的招数。最 近,武汉大学今年的录取通知书因为和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版疑似撞脸,成为时下的热议。不过,录取通知书最重要的还是传达喜悦、告知消息。剥去这些浮于 表面的装裱,我们不妨对录取通知书来一次编年体式的回顾。

  状元的录取通知书是啥样的?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诞生于近代。在清代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是中国第一所大学。

  

  光绪年间,京师大学堂教科书。(网络图片)

  但这并不意味着录取通知书是近代才有的。古人科举应试及第之后,县州府都会派遣特定人员前去通知报喜,这样的报喜在古人眼里称为捷报。这种捷报就可算是古代的高考录取通知书。

  据说参加完科举应试后,有望得中的家人都会苦苦等待着捷报的到来。一旦报喜的人到了,街坊四邻也会上门讨喜,碰到富裕的人家能得些喜钱,遇上稍微穷点的人家也能讨点酒喝,这样的等待在古代称之为候榜。

  古人收到捷报后,一般要把它张贴在厅堂里最显眼的位置,一来可以光宗耀祖,二来可以让来访的客人一眼看到,如同现在的奖状一般。下图就是一张来自状元的录取通知书。

  

  来自状元的录取通知书。(网络图片)

  下图是清代的另一种录取通知书的印版,印版上刻的是:钦命翰林院编修提督湖北全省学院取准新进生员一名。这是清代湖北省科举考试发录取通知书用的。 参加乡试的,除监生外,还有科举生员。只有进入学院,成为生员,才有可能入监学习或成为科举生员。明代的府学、州学、县学、称作郡学或儒学。凡经过本省各 级考试进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俗称秀才。

  

  清代的另一种录取通知书的印版。(网络图片)

  民国范儿的你见过吗?

  到了民国,录取通知书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存在。相比较之前的“捷报”,录取通知书也更加有特点,录取通知书的文化开始形成了。

  当然,那个时代别有味道的称谓同样是民国范儿的特色。《金陵晚报》就曾报道过类似的一张录取通知书。这张1949年9月12日发出的通知书,行文典雅而规范。入学的考生名叫“陈则镛”。通知书不称“同学”,而称“君”。

  通知书开头写道:“敬启者 本校本届招生各项试卷经评阅完竣台端录取入本校医学院牙医科学习 希于九月二十七日持体格检查表等件来校办理缴费注册手续。”“台端”是古代信札中常见的对别人的敬称,这也反映了学校对学生的尊敬。

  

  (网络图片)

  也许是受当时环境所限,民国范儿其实远没有现在的录取通知书那么花哨。也许这种质朴的感觉,才是大学们真正该学习的民国范儿了。

  

  上海交通大学录取通知书。(网络图片)

  你也有可能收到“不录取通知书”

  建国之初,大学录取通知书依旧保持此前的特色,不过,这并没有持续多久,录取书就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那个激烈变化时代最鲜活的见证。

  

  (网络图片)

  1952年的的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民国范儿依稀可见。这一年是中国内地第一次举行高考。

  现在大家接到的都是录取通知书。但在建国初,还有可能接收到“不录取通知书”。下图,就是一张不录通知书。1964年,陕西省高校招生委员会向考生发了未被录取通知书。“今 年我省报考高等学校的人数较多,国家计划录取新生的名额有限,经参加我省统一招生的各高等学校根据中央高等教育部规定的统一录取标准和按照志愿顺序、择优 录取的办法,认真地、仔细地进行了录取工作,已圆满地完成了招生工作。现查各校录取名单,你未被录取,希望你能在生产劳动战线或其他工作岗位上愉快地、积 极地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行文虽然对考生多有勉励,但是估计没有一个考生收到它会不伤神的。

  

  (网络图片)

  工农兵学员制度,是文革期间一项大学录取制度的“创新”。1966年文革开始后,高考制度就被取消了。由于毛主席坚决反对高考,中国又恢复了隋唐以 前的推荐制度。大学新生直接从工人、农民和士兵中推荐产生,而不是通过高考。报名者必须当过三年以上工人、农民或士兵。这就是“工农兵大学生”的由来。

  

  1972年的工农兵的录取通知书,亦如那个时代的很多文件,毛主席语录是标配。(网络图片)

  如果你被国外名校录取

  1977年,在邓小平的亲自过问和大力支持下,中国恢复停滞了10年的高考。许多中国人的命运发生了变化。因此,作为高考恢复后第一届考生,78级新生们受到的录取通知书便格外有意义了。

  

  1978年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网络图片)

  上图为1978年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虽然毛主席语录不见了,但是录取通知书中“革委会”还是有着很明显的时代烙印。一张录取书见证了一个时代新旧交替的碰撞。旧的仍未退场,但新生力量已经跃跃欲试。

  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大学录取通知书都保持着很朴素的状态。这种朴素状态的维持,与当时的政治气候也有着密切联系。这一段时间,正式高等教育处于 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期。大学的竞争意识还不够强烈,香港乃至国外名校还没进入内地市场,生源压力并不大。所以,这一时期大学还没考虑寻找一些出彩 的招生技巧。

  

  1978年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大学录取通知书都保持着很朴素的状态。(网络图片=)

  时过境迁,当80后已经告别高校,90后成为大学主力且00后梯队蓄势待发时,当考上清华北大不一定是最好学生,一个班可以整体出国去欧美名校时,各大高校确实要考虑一些出彩的招生策略了。这个时候,作为与新生第一次见面的门面,录取通知书也开始显赫了起来。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颇有复古范(就是和武汉大学撞脸的那款)。录取通知书用了古代“捷报”的术语。打开磁石封印,“捷报”二字便出现在眼前。折页、方印、校徽、梁柱、江山社稷图案,通知书散发着雅致厚重的气韵。

  录取通知书由内外两部分组成,折页打开和扣合处采用磁石封印。封面在“中国人民大学”六字上加盖“国民表率 社会栋梁”八字方印;背面下端为江山社稷图案,顶端是万花簇拥的中国人民大学校徽,体现人大学子争做国民表率;封面中缝则是一方中国传统建筑梁柱,象征人 大学子敢为社会栋梁。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网络图片)

  在数字时代,能够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小了。所以手书不仅是一种技艺的展示,也显一份尊重。这种人情味的表达方式则被陕西师大用在了录取通知书上。

  不同于其他高校的创新,陕西师大坚持手写录取通知书已经八年之久了。而今年,书法家庞中华也被感动,助阵该活动。他表示:“在全国高校中,唯有陕师 大录取学生,完全用手写体录取通知书。我是属于千千万万被感动的一个人,也很荣幸能够参与其中。我是在海外媒体上看见的,当时就非常地惊奇,我觉得还会有 这种事情,因为当我们很多人都快要忘记了我们祖国的文字时,还有这么执着的人在这坚守着。”

  

  陕西师大的录取通知书。(网络图片/图)

  除了设计包装之外,材料也成新一代录取通知书出彩的方式。例如,浙江农大的录取通知书就很有特色,它使用毛竹制成的,该校的录取通知书是由拥有8项国家专利的刨切微薄竹技术制作并印刷而成。这种材料不仅有创意,还不给对手模仿的机会。

  

  浙江农大的录取通知书。(新华社/图)

  虽然国内高校乐此不疲地装点录取通知书,但然并卵。世界一流大学并不是靠录取通知书的制作技艺赢来的。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修炼好内功,才能真正招 揽优质生源。民国朴素的录取通知书并不妨碍他们培养了那么多大师。有时候,极简主义恰恰是一种自信。因此,最后我们再看一组国外著名大学的录取书吧!

  

  斯坦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网络图片)

  

  伦敦政经的录取通知书。(网络图片)

  本文转自南方周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