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 中国大学

中国大学

评论:设置教学鼓励奖给高校带来正能量

2015-01-20 11:57:07中国大学
  据1月19日的《中国教育报》报道,近日,华东师范大学设立教学贡献奖,鼓励教师潜心教学,为学生带来精彩课堂。经过评选,汪晓赞、郑祥民获首届杰出教学贡献奖,奖金额为每人10万元

  据1月19日的《中国教育报》报道,近日,华东师范大学设立教学贡献奖,鼓励教师潜心教学,为学生带来精彩课堂。经过评选,汪晓赞、郑祥民获首届杰出教学贡献奖,奖金额为每人10万元;7位教师获首届优秀教学贡献奖,奖金额为每人5万元。

  先前,经常见到高校为科研设奖,现在见到为鼓励教师潜心教学而专门设奖的报道,让人眼前一亮。

  去年7月28日的《中国青年报》有报道称,清华大学外文系讲师方艳华在外文系通过述职答辩,但方艳华因为科研成果有限,担任讲师的第9年还未评定职称,已到了“非升即走”的最后期限。方艳华的授课深受广大学生喜欢,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帮助方艳华请留任的毕业生来信有50多封,其中,2011届毕业生王蕾的《请求清华留任方艳华老师》一文,在人人网广泛流传。方艳华的先例是我国高校先前和当下对科研和教学厚此薄彼现象的一个缩影。

  先前和当下,我国各高校推行“非升即走”政策的考核指标,按照该指标,一名教师要在大学里获得晋升,必须发表论文、申请课题、申报成果,这是晋升的硬指标。推行这一考核指标有合理的一面,可以激励高校教师们积极向上,并以此来优化教师结构,最终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之愿景的实现。但是,该考核指标忽视了高校教师的主要职责之一----教学。以至于不少全心教学,讲课深受学生喜欢的老师,却因为不会写论文或者不愿意敷衍塞责地粗制滥造论文而升职无望,成为“非升即走”政策的牺牲品。

  正是在“非升即走”政策的考核指标之下,使得我国高校“厚科研薄教学”现象很是严重。这样一来,使得大学的人才培养被极大程度地忽视,有违我国现代教育制度以人为本的宗旨。世界上任何一流大学的核心都是人才的培养,而要实现人才培养,除了教师提升自身科研水平、学术造诣之外,更重要的还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事实上,在从事科研的过程中,不少高校教师很多时候是以粗制滥造的写作代替了苦心孤诣的研究,甚至成就了写手市场的繁荣,对整体学术氛围带来一种很不好的影响。根据麦可思的报告,2014年,我国的学术论文发表数量位居全球榜首,但是原创率排在100位之后。试问,没有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即使数量再多,对于我国科研事业发展又有何实际意义呢?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学为高校之根本。“厚科研薄教学”现象在国内高校的盛行,只会让“写手得意”、“讲师哀叹”,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校教师的逆淘汰。华东师范大学设立教学贡献奖的做法,是对“厚科研薄教学”现象的一种颠覆,有着积极的意义,给华东师范大学的做法点一个赞。(文/李勇)

文章评论